软件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84年的南京气象学院计算机软件教研室,2006年成立计算机与软件学院,2021年更名为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2022年10月,软件学院正式独立运行。学院以培养“国际化、工程化、精英化”软件人才为导向,遵循“需求导向、交叉融合、产业对接、科研支撑”的改革理念,不断深化新工科产教融合教育教学改革,培养行业应用软件技术骨干和领军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应用软件的发展。
软件学院现有专职教师3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3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6人,中青年教师博士化率100%。学院拥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团队1个、海外院士1人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人才1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人才1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2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骨干教师2人、江苏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1人等一批省部级以上人才。
学院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博士点、软件工程一级学术硕士点和电子信息(软件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点,以及软件工程、网络工程2个本科专业。建有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气象云平台及应用)、软件工程与信息服务省级实践教育中心。在校研究生300余人,本科生800余人。软件工程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立项建设专业;软件工程、网络工程2个专业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和“江苏省软件服务外包类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
学院现有泛在持续体与先进计算团队、服务计算与智能应用创新、社交网络数据挖掘创新应用、量子计算与智能算法团队等4个科研团队,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等方向上实力逐年提升。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项,国家重点级项目9项,省级项目20余项、市厅级项目10余项的支持与资助,科研到帐经费过千万元。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取得软件著作权30余项,授权专利50多件。
学院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理念,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奉献意识的培养,积极开展丰富的科研活动、学科竞赛和实习实训,构建起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的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数学建模、软件杯、程序设计大赛、蓝桥杯等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我院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优秀的实操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近年来,我院高质量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成长为党政机关、气象部门、知名企业及各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和业务骨干。
学院坚持国际化、工程化特色建设,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雷丁大学、莱斯特大学、爱尔兰沃特福德理工学院等国外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获批有江苏省中外合作办学示范性建设工程,建设有2门省级英文精品课程;与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建有海康英才班,与国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博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展有深度合作,积极探索“校企一体化”产教融合联合培养模式。
注:更新时间:2024-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