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软件学院开展齐聚讲堂(第18期)

发布者:曹迎春发布时间:2024-07-11浏览次数:109

近日,软件学院在临江楼A907开展齐聚讲堂(第18期),特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丕绩教授和许娟副教授作学术报告,报告主题分别为“大模型基础研究与交叉应用”和“量子**协议的安全性分析”。我院王海彬副教授、王友乐博士,以及学院研究生代表参加了此次报告会。报告会由软件学院院长助理刘文杰教授主持。

在“大模型基础研究与交叉应用”学术报告中,李丕绩首先分享了其团队在大模型基础研究方面的工作成果,重点介绍了大模型与脑认知交叉研究的初步探索和成就。接着,他详细介绍了大模型在处理脑电图(EEG)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信号时的应用,并探讨了这些信号在脑认知机理及脑疾病诊疗中的重要意义。他特别强调了目前脑编解码工作的不足,设计了基于大模型的脑语义编码分析方法,进一步探讨了语义联想现象以及细粒度信息增强与预测编码的脑解码技术。通过一系列实验验证,李丕绩展示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在“量子**协议的安全性分析”学术报告中,许娟详细介绍了量子**协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及形式化验证的最新进展。她从量子**协议的基础理论出发,介绍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以及形式化验证的相关内容,重点分享了团队在量子**协议安全性定量分析方面的独创性工作,具体包括量子攻击的设计、量子攻击效果的定量化分析、计算结果的归纳方法,展示了他们在提取问题、问题建模、解决问题以及总结扩展的研究思路和过程,并进一步探讨了团队在此基础上进行形式化验证方面的探索工作。

在互动环节,李丕绩和许娟与参会师生就大模型在脑认知研究中的应用前景、量子**协议的实际应用和未来发展展开了热烈讨论。李丕绩解答了大家关于大模型和脑解码技术的问题,探讨了如何进一步提升脑解码技术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他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进一步结合多模态数据,提升对脑活动信号的解读精度;许娟则详细解答了量子**协议的安全性验证和技术难题的问题,并分享了她在量子**学领域的研究经验,她鼓励同学们积极投身量子信息技术研究,抓住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领域的发展机遇,为未来的信息安全贡献力量。

本次学术报告会促进了学院师生与大模型和量子领域专家的学术交流,有助于加深他们对大模型在脑认知研究中的应用和量子**协议的安全性分析的理解,为他们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这对推动学院在大模型和量子计算研究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学院将继续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来校开展一系列学术讲座,搭建学术交流和合作的平台,推动学院学术氛围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