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于开展2023-2024学年本科生国家助学金评审工作的通知

发布者:彭昊发布时间:2023-10-25浏览次数:745

各班级:

为切实做好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根据《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下达2023年学生资助补助经费的通知》(苏财教[2023]92号)精神和要求,现就2023-2024学年本科生国家助学金评审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资助对象、标准

(一)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中含预科和第二学位经学校正式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困难生)。在同一学年内,申请并获得国家奖学金或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学生,可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

(二)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300元,具体资助额度由各学院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情况、思想品德、学习生活、遵守校纪校规等情况,分2300、3300、4300元三类执行其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照最高档次给予资助

二、资助方式与数量

(一)“等额评选”方式进行。

(二)学校根据各学院困难生人数及困难类型按比例下达资助金额,详见各学院国家助学金资助指标分配表(附件1)。

三、申报条件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三)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四)勤奋学习,积极上进;

(五)2023-2024学年已被学校认定为困难生,生活俭朴。

四、评审程序

本次评审分为学院评审、资助中心审核、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审议、上报全国学生资助管理系统等步骤:

(一)学院评审(即日起—10月30日)

1.困难生按规定填写《国家助学金申请审批表》(附件2),提出书面申请;《2023年秋季国家助学金资助学生情况汇总表》(附件3)电子版于10月30日前交给各自辅导员;

2.辅导员老师汇总申请,集中进行资格审查,并组织学生所在班级(或困难生认定评议小组)根据困难生认定情况进行评议,提出班级建议资助名单和资助类别;

3.学院(困难生认定工作组)依据学院评审细则或工作方案,综合院内各班级建议资助名单和类别,确定学院评审结果(资助学生名单和资助类别);

4.评审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示3天并注意保护学生隐私信息;公示期间,各学院要及时通知学生查阅,并需安排专人值班,及时记录和处理各类反馈意见;

5.学院于11月314:00前将相关材料报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行政楼210室)。具体材料如下:

(1)电子材料(通过奥蓝系统报送给联系人):《2023年秋季国家助学金资助学生情况汇总表》(附件3)

(2)纸质材料(相关签字、盖章齐全):

①学院国家助学金初审工作总结(含学生申请、资格审查、分档条件、兼评遴选、公示以及结果等评审情况,学院国家助学金评审文件或方案)

②《2023年秋季国家助学金资助学生情况汇总表》(附件3)

(二)资助中心审核(11月8日前)

资助中心依据通知要求对学院初审结果进行审核。若有不符合国家助学金申报条件的,将取消该学生的申报资格。

(三)资助领导小组审定11月10日前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汇总审核后,报请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集体审定。

(四)上报全国学生资助管理系统11月11日前

、评审注意事项

(一)2021级专业分流及2022级转专业学生在新学院参加评审。

(二)学院在困难生认定结果的基础上,参照“特别困难学生和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不低于4300元本学期2150元;比较困难学生资助不低于3300元本学期1650元;一般困难学生资助不低于2300元本学期1150元的原则组织评审。

根据相关政策,超学制学生,即实际在校时间超过学制期限的学生不予资助。

为确保全体困难生“应助尽助”,在我校困难生认定每学期开展一次的基础上,我校2023-2024学年国家助学金评审也将分两个学期进行,2023年秋季学期初评,2024年春季学期复评。学校将根据当学期的国家助学金最新评审结果将资助资金打入学生银行卡中。

、工作要求

(一)国家助学金是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中总经费最高、涉及学生面最广的资助项目,关系着广大困难生的切身利益,也倍受校内外关注。请各学院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依据本通知精神,研究、制定学院评审细则或工作方案(包括指标分配、分档条件、兼评遴选等),规范开展学院评审工作。

(二)各学院应统筹掌握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瑞华春雨助学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长望”助学基金、学费减免、福彩爱心助学等奖助结果及定向生等群体享受的优惠政策,确保包括国家助学金在内的各类资助资金分配合理,使每位困难生均都能得到有效合理的资助。

(三)各学院应以此次国家助学金评审和发放为契机,组织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资助育人主题活动,宣传学校的各类资助政策,指导获得资助的学生合理使用国家助学金,引导他们积极进取,努力学习,自立自强,热爱公益,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2]附件2:国家助学金申请审批表(2).xls附件3:国家助学金资助学生情况汇总表(2).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