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软件学院特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孙晓明研究员来校作学术报告

发布者:窦道阳发布时间:2025-07-26浏览次数:10

719日下午,软件学院在临江楼A908开展齐聚讲堂(第29期),本次讲堂特邀中国计算机学会量子计算专委主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孙晓明研究员作学术报告,报告主题为量子线路优化。东南大学刘志昊副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鹃副教授、扬州大学李志强教授、我校余文斌副教授,以及学院研究生代表参加了此次报告会。报告会由软件学院院长助理刘文杰教授主持。

孙晓明研究员以量子计算的可逆性本质为切入点,系统阐释了量子线路优化的核心数学逻辑。报告开篇梳理了可逆计算与量子计算的理论渊源,强调可逆逻辑门作为1-1映射的置换特性,及其在规避实数精度问题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量子线路优化的本质是通过数学方法实现量子逻辑门的高效分解与组合,这一过程与魔方求解中的群论问题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

在互动环节,刘文杰教授及在场师生围绕量子线路优化的核心问题,与孙晓明研究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热烈探讨。参会研究生聚焦可逆布尔函数分解的维度扩展、凯莱图直径计算在高维量子系统中的适用性、广义 Shuffle-Exchange 问题的工程化落地等方向踊跃提问,尤其关注将二维 “量子魔方模型推广至 d 维系统时面临的数学挑战,以及 1-2 输入门分解方案在实际量子芯片设计中的优化空间。孙晓明研究员对每一个问题都进行了细致解答,结合团队研究实例阐释了群论方法在量子线路优化中的实践价值,分享了将抽象数学理论转化为具体算法的研究思路。他鼓励同学们抓住量子计算与数学交叉领域的创新机遇,既要深耕理论基础,又要关注实际应用中的瓶颈问题,在可逆计算与量子逻辑的融合研究中寻求突破,为推动 NISQ 时代量子算法的实用化贡献力量。

此次报告会围绕量子线路优化中的数学问题展开,有效促进了我校师生与量子计算领域专家的深度学术交流,帮助大家清晰认识到数学方法在量子线路优化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可逆计算、群论等理论与量子计算学科的融合路径,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方法。同时,报告会对推动学院在量子计算与数学交叉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今后,学院将继续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来校举办学术报告,进一步浓厚学术氛围,助力师生拓宽学术视野,为量子计算领域的研究与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