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关于组织申报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支撑国家双碳战略的政策建模与策略研究》项目的通知

发布者:刘琦发布时间:2022-10-17浏览次数:600

各相关学院及教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已发布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支撑国家双碳战略的政策建模与策略研究》项目指南,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科学目标

 

本专项项目旨在通过多学科、大交叉、新范式的研究,凝练支撑国家双碳战略的多维政策体系构建中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并展开深入探索,围绕实现碳中和的成本效益优化、风险应对及激励约束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不同转型路径下强化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和保障国家能源气候安全的政策建模与管理体系,提升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基础治理能力。

 

本专项项目聚焦实现碳中和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能源政策、环境政策等相关政策研究,鼓励同政府研究机构和相关产业部门联合申请。

 

二、拟资助领域方向

 

(一)碳中和能源转型的多维区域异质性研究

 

通过构建综合转型评价体系,评估碳中和能源转型过程中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和资源禀赋等多维区域异质性的经济、社会、环境影响等,探索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内在机理和有效政策工具。

 

(二)重点行业碳中和技术创新与碳减排激励机制

 

系统梳理不同技术创新的减排机理,进行技术组合和系统集成的技术采纳决策建模,探索重点行业碳中和技术创新、碳减排激励的微观机制和有效政策,及其与宏观长期技术进步的耦合关系。

 

(三)重点区域减污降碳协同的实现机制

 

基于生态环境能源的综合评价的模型构建和系统优化,纳入经济社会等多学科开展学理交叉和系统整合,解析重点区域减污降碳协同的关键驱动要素、内在机理和传导机制。

 

(四)碳定价、碳配额与碳市场交易机制

 

针对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导向和刚性约束下的碳排放空间缩减进程,系统开展减碳的技术经济潜力、碳排放需求与供给的动态均衡的理论分析,运用复杂系统建模方法对中国的碳定价、碳配额与碳交易机制进行系统模拟,揭示碳公平、碳中和与社会公正转型进程中的动态优化方案。

 

(五)电力市场与碳市场协同优化机制设计

 

运用复杂系统建模方法,研究电力市场与碳市场协同优化实现机制,包括“电-成本疏导机制、跨区域交易机制、协同交易机制、多维目标优化过程等。

 

(六)颠覆性能源技术经济评价与产业链风险管理

 

结合颠覆性能源技术的要素发展规律及源网荷储的系统耦合特征,研究并设计科学合理的颠覆性能源技术政策与管理体系,探索技术驱动的产业链重构和产业链风险的应对机制。

 

(七)实现双碳目标的能源系统转型风险传导机制

 

揭示碳减排与能源转型的外部性作用机理,构建源网荷储、能源生产与终端消费的能源系统转型风险与安全的概念框架及测度方法,研究识别影响能源转型对自身以及社会经济安全的影响和传导机制。

 

(八)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风险评估与多能融合政策

 

针对可再生能源大比例接入的风险特征开展技术分析和系统性评估,识别不同区域多能融合、强化储能投资的成本效益,并结合电力市场改革开展储能技术经济研究和政策设计。

 

(九)面向碳中和的智能电网优化理论与电力调度政策研究

 

在智能电网的动态全局优化与节能控制中纳入碳减排约束和激励机制,研究电力输配用环节的优化策略,并对面向碳中和的电力调度政策和需求侧政策展开综合模拟。

 

(十)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潜力评估与路径优化

 

构建定量化模型分析不同技术路线下的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减排潜力、经济成本与社会效益,结合不同减碳和中和路径下的产业和区域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应用潜力模拟分析,对技术路径开展优化设计。

 

三、项目遴选的基本原则

 

除撰写提纲要求外,申请书内容还须体现如下几个方面:(1)申请项目为实现总体科学目标的贡献;(2)针对本项目指南中研究方向拟重点突破的科学问题、达到的研究目标或技术指标。

 

四、资助计划

 

专项项目资助期限为3年,申请书中的研究期限应填写“202311—20251231,拟在每个研究方向资助1项,共资助10项,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200万元/项。

 

五、申请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申请条件

 

专项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 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申请。

 

(二)限项申请规定

 

1. 专项项目申请不计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总数2项的范围。获得资助后,计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总数2项的范围。

 

2. 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只能申请或参与申请1项本专项项目。

 

3. 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项专项项目中的研究项目。

 

(三)申请注意事项

 

项目申报指南、申报方法及注意事项详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网址: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34/info87517.htm

 

请拟申报本项目的教师于2022111012:00前登陆ISIS科学基金网络系统(http://isisn.nsfc.gov.cn/egrantweb/)在线完成填报,并以附件形式上传相关材料。

 

咨询联系方式:

 

科技处项目管理科咨询电话:5873115458699823;邮箱:xmb@nuist.edu.cn

 

 

 

科学技术处

 

20221017


关闭